中国人,离不开茶。既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茶,又有“琴棋书画诗酒茶”的文化茶。
我平时也喜欢喝茶,更偏爱品读关乎茶的诗句。譬如,古人杜耒笔下的“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韦应物的“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乃至今人白落梅笔下的“浮云吹作雪,世味煮成茶”等等,古今佳作,不胜枚举。诗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境遇下,借助于“人间草木”,感叹命运多舛,笑看世间风流,洞察人间百态;在诗人的眼中,人生这点事儿——浪漫情、烟火气,都浓缩在小小的叶子里,令其心有所寄,灵有所托。
其实,泱泱中华本就是一个茶与诗的国度。茶是生活,诗是精神。相互熔渗、化通,从心灵到气血、情感、文化乃至追求,是一种调心、调身、调神的生活方式之一,也是一个人由外向内的修行门径。
今日在丝路华兴艺术中心举办的以“尘茶逸味和天下,菩提树下听佳音”的茶文化雅集活动,就颇有意义。现场群贤毕至,老少咸集:主持人黄恺怡女士带领全场“茶人”同心感恩。华兴控股集团总裁葛小松先生,华兴茶人边存峰先生以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王琪女士相继发言,他们谈企业发展,聊金尘茶的当下和明天。张大华先生的禅意画,姚铁力先生的书法作品《茶和天下》,红玉女士的古琴曲《云水禅心》,姚馨玥女士演奏古筝《渔舟唱晚》,韩峰先生演练的《八段锦》,魏子谦小朋友演唱的《一盏清欢》等节目,伴随着金尘茶一缕缕香气,令观者心神舒爽,意蕴悠长。金洁先生分享自己和老茶的故事,同样回味无穷。本次雅集活动总策划马晓英女士与华兴控股副总裁杨丽女士,二人因爱而做,因茶相聚。逸兴之余,也触发了我一点拙思:在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需要“茶”,更需要“慢”。
适当的慢生活,不是懒惰,而是一种滋养自己、认清自己、升华自己的方式。慢中有快。因为只有适当地慢下来,我们才能观察到平常看不到的细节,天地万物,人生百态;感受到平常感受不到的真味,柴米油盐,酸甜苦辣。生活的真味,就在我们不经意间忽略的“点滴之中”。其实饮茶,不就是一个人捕捉生活点滴的最佳方式之一吗!有时,坐在办公室想不明白的事情,在温水煮茶中或许就通了!
想此问题时,我在雅室,当时窗外一帘春色,窗内风雅秀美。古典家具铺以书画茶道艺术,构筑了属于现代人的东方意象之雅居。望着眼前的古琴、典籍、茶具、瓷器,空间里弥漫着“茶香与艺术的味道”,这味道滋养身心,仿佛在给自己的心灵“按摩”。试问:我们每天睁开眼,各色信息“乱云飞渡”,如何取舍对自身有益的知识,是摆在当代人面前的“新课题”,而它的“法门”,我想乃是一“静”字。所谓“心静极则智慧生”。多数人无法于喧嚣中“一门深入”,更达不到“于无色处见繁花”的境界。这又令我联想到清代李渔写得一副对联:“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这里虽非“溪山”,但在忙碌之余,沏一壶茶,不妨让自己的灵魂“且停停”……
停一停吧!人生海海,草木有情。在饮茶中让自己的灵魂慢慢地沉淀下来,于悠然中释放本真,让心灵与俗世寻求一个平衡点:闲时有滋味,忙时有目标。不坐而论道,勿纸上谈兵,而是在茶气中有志气,闲适也不失前进的力量!
走笔至此,遥想漫山的茶树,从古至今,享受着雨露与阳光。从茶花茶叶,到茶具茶艺;从茶经茶道,到茶论茶歌。茶,以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在历史的河流中翻滚绽放。无论是王侯将府,亦或是寻常巷陌,茶,已是国人的生活必需品,更是国人共有的生活方式。我们爱茶,就像在520这个有爱的日子里深爱我们所爱之人!(韩峰写于202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