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苏州市首家汽车消费教育学校在吴中区成立,引人注目的是该校通过成立服务和质量专业评审委员会,搭建起了一个汽车质量的初步技术鉴定平台。以往,买车人要想维权却说不清问题所在,只能单凭4S店一方说了算,这一第三方平台将为他们的维权提供参考依据。
市消保委数据显示,2010年接到汽车投诉65件,2011年为97件,2012年为183件,位居各类投诉增幅首位。而今年第一季度汽车消费投诉同比去年增幅又高达37.2%,在汽车消费日趋大众化的当下,相关消费纠纷日趋严重。今年一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规定自10月1日起施行。在历经8年漫漫长路后,家用汽车产品“包修、包换、包退”终于将成为现实。不过在这“汽车三包”的诸多规定中,专业汽车鉴定机构出具的车辆质量鉴定报告,是消费者用来支持自身利益诉求的重要前提。可是目前国内少数汽车司法鉴定机构,主要为诉讼途径解决争议时提供鉴定,而且检测设备和试验条件也不够完善。苏州的消费者在遇到汽车质量问题时,往往无法获得权威的车辆质量鉴定报告。记者也从消保部门获悉,在日益增多的汽车消费维权案例中,不少被投诉的4S店因为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而使得纠纷调解难以获得双方的认可而陷入僵局。
此次苏州市汽车消费学校的成立,为广大汽车消费者获取初步质量服务报告提供了极大便利。该校通过成立服务和质量专业评审委员会,为汽车质量服务的评估当起第三方“裁判员”。消费者可以自行提交鉴定申请,在鉴定报告支持下直起腰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虽然我们出具的车辆质量鉴定报告不具备司法效应,但是却是专业检测报告,在消费纠纷的调解中,可以作为参考依据,且容易获得双方的认可。”
吴中工商局副局长、汽车学校专职副校长曹勇介绍说,学校将依托汽车质量、服务的初步鉴定报告,通过专家集体讨论对纠纷出具“初步诊断意见”,并依托该意见在充分听取消费者和企业意愿诉求的基础上促进双方调解,将消费者的信任和企业的尊重转变为处理争议的动力,进一步畅通纠纷化解渠道。
据悉,由吴中工商局、吴中区消保委联合苏州汽车行业协会、吴中区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吴中区汽车商会以及法院、交警、质监、司法、交运等部门和汽车经销商共同组建而成的苏州市汽车消费教育学校,面积约300平方米,拥有专业讲师7名。学校在工商局、消保委的指导和监督之下,还担当了为广大汽车消费者、汽车销售维修企业人员、从事汽车维权工作人员普及汽车消费知识并专业帮车主维权的职责。
来源: 城市商报